2018年河南師范大學排球高水平運動員招生專項測試內容與標準
一、體能測試(10分)
主攻、副攻、接應二傳:助跑摸高(10分)
二傳、自由人:6米X16網(wǎng)下移動(10分)
二、單項技術(40分)
主攻、副攻、接應二傳考試項目:打防(10分)、發(fā)球(10分)、扣球(20分)
二傳考試項目:打防(10分)、發(fā)球(10分)、傳調整球及跳傳戰(zhàn)術球(20分)
自由人考試項目:打防(10分),防重扣球(10分),接發(fā)球(20分)
三、分組比賽(50分)
體能測試
1、助跑摸高
測試對象:主攻、副攻、接應二傳
測試方法:考生根據(jù)本人所習慣的距離和路線助跑,雙腳起跳單手摸摸高器,每人連續(xù)2次,取最好一次的成績。
評分標準:
男 生 | 女 生 | ||||||
高度(CM) | 分值 | 高度(CM) | 分值 | 高度(CM) | 分值 | 高度(CM) | 分值 |
340 | 10 | 320 | 5 | 300 | 10 | 280 | 5 |
338 | 9.5 | 318 | 4.5 | 298 | 9.5 | 278 | 4.5 |
336 | 9 | 316 | 4 | 296 | 9 | 276 | 4 |
334 | 8.5 | 314 | 3.5 | 294 | 8.5 | 274 | 3.5 |
332 | 8 | 312 | 3 | 292 | 8 | 272 | 3 |
330 | 7.5 | 310 | 2.5 | 290 | 7.5 | 270 | 2.5 |
328 | 7 | 308 | 2 | 288 | 7 | 268 | 2 |
326 | 6.5 | 306 | 1.5 | 286 | 6.5 | 266 | 1.5 |
324 | 6 | 304 | 1 | 284 | 6 | 264 | 1 |
322 | 5.5 | 302 | 0.5 | 282 | 5.5 | 262 | 0.5 |
2、6X16米網(wǎng)下移動
測試對象:二傳、自由人
測試方法:考生在進攻線內用單手接觸線上標志物準備,聽哨音啟動后可用任意步伐移動至對面場地并用單手觸動進攻線上標志物后折返,共計16次(8個來回),最后一次沖過進攻線時停表(身體任何部位先過線均可)。為保證考生真實水平的體現(xiàn)以及預防意外狀況的發(fā)生,每位考生可自主申請補測此項,最多補測1次,并取最快一次成績評分。
評分標準:
男 生 | 女 生 | ||||||
時間 | 分數(shù) | 時間 | 分數(shù) | 時間 | 分數(shù) | 時間 | 分數(shù) |
25?00 | 10 | 28?00 | 5 | 28?00 | 10 | 31?00 | 5 |
25?30 | 9.5 | 28?30 | 4.5 | 28?30 | 9.5 | 31?30 | 4.5 |
25?60 | 9 | 28?60 | 4 | 28?60 | 9 | 31?60 | 4 |
25?90 | 8.5 | 28?90 | 3.5 | 28?90 | 8.5 | 31?90 | 3.5 |
26?20 | 8 | 29?20 | 3 | 29?20 | 8 | 32?20 | 3 |
26?50 | 7.5 | 29?50 | 2.5 | 29?50 | 7.5 | 32?50 | 2.5 |
26?80 | 7 | 29?80 | 2 | 29?80 | 7 | 32?80 | 2 |
27?10 | 6.5 | 30?10 | 1.5 | 30?10 | 6.5 | 33?10 | 1.5 |
27?40 | 6 | 30?40 | 1 | 30?40 | 6 | 33?40 | 1 |
27?70 | 5.5 | 30?70 | 0.5 | 30?70 | 5.5 | 33?70 | 0.5 |
單項技術
1、打防
測試對象:所有考生
測試方法:所有考生以兩人為一組自由結合進行打防,期間評測考生基本動作的協(xié)調性、防守和擊打的控球能力以及主動配合同組考生共同獲得良好技術表現(xiàn)的能力。共持續(xù)5分鐘。
評分標準:
A.動作輕盈靈活,與同組考生配合很好,攻防頻率高,調整次數(shù)少,整體表現(xiàn)非常協(xié)調或個人能力與主動性明顯較強。(10-8分)
B.動作比較快速,控球能力一般,與同組考生進行攻或防的次數(shù)較少。(7-4分)
C.動作遲緩,控球吃力,難以與同組考生形成攻防或失誤較多。(3-0分)
2、扣球
測試對象:主攻、副攻、接應二傳
測試方法:考生在本位置對應的進攻區(qū)域向指定線路扣球(以現(xiàn)場標識為準),連續(xù)10次。
評分標準:
A.落點為指定線路區(qū)域,球速快、有力量或球擦網(wǎng)后仍不影響其攻擊力。(2分)
B.落點為指定線路區(qū)域,球速較慢或球擦網(wǎng)后對球速影響較大。(1分)
C.球打入無效區(qū)、失誤或落點合格但力量明顯不足。(0分)
D.因二傳因素導致考生無法正常扣球時,考生可補測該次扣球。
以下為各位置具體要求:
主攻:考生在四號位采用固定的切入角度進行助跑連續(xù)扣高球,先斜線后直線,各5次。
副攻:考生在三號位采用固定的切入角度進行助跑連續(xù)扣近體快球,先順手后拐手,各5次。
接應二傳:考生在二號位采用固定的切入角度進行助跑連續(xù)扣高球,先斜線后直線,各5次。
3、發(fā)球
測試對象:自由人以外的所有考生
測試方法:考生在發(fā)球區(qū)連發(fā)5次球,飄球(含跳飄球)、大力跳發(fā)球選一種。飄球標準包括速度和落點2項(有效落點為場地內距邊線或底線1.5米的范圍),大力跳發(fā)球只要求速度,不要求落點。注:若球擦網(wǎng)則按照擦網(wǎng)后的情況進行評分
飄球評分標準:
A.速度快、落點達標。(2分)
B.速度與落點其中一項達標(1分)
C.速度與落點均不達標或失誤。(0分)
大力跳發(fā)球評分標準:
A.力量充足、球速快。(2分)
B.力量較弱、攻擊性較小。(1分)
C.力量不足、基本沒有攻擊性或失誤。(0分)
4、傳調整球及跳傳戰(zhàn)術球
測試對象:二傳
測試方法:
調整球:考生在一方場地中心位置接考官拋出的高球,向四號位(要求正面出球)和二號位(要求背傳出球)交替?zhèn)鞒稣{整球,使球落在進攻位置考官的控制范圍內,由考官根據(jù)球的高度、速度、弧度、落點綜合判斷該次調整球是否利于進攻擊打并評分。分數(shù)可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每球最多1分,共計10次。
跳傳戰(zhàn)術球:進攻位置設置輔助人員或考官站在高臺上準備接球,考生在網(wǎng)前二號位與三號位之間接考官拋出的高球,交替跳傳出四號位平拉開(正面出球)和二號位背溜(背傳出球),使球運行向進攻位置,由考官根據(jù)球的速度、穩(wěn)定性和考生的動作節(jié)奏綜合判斷該次戰(zhàn)術球是否利于進攻擊打并評分。分數(shù)可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每球最多1分,共計10次。
5.防重扣球
測試對象:自由人
測試方法:考生由5號位開始,在5號位和6號位交替接考官在本方場地2號位網(wǎng)前的原地扣球,連續(xù)10次。在考生單次防守動作完全結束(如滾翻、魚躍從地面起身)后,考官立刻準備下一次擊球。
評分標準:
出球高度高于球網(wǎng)1米以上,落在進攻線與邊線內偏2號位側,或在觸碰球網(wǎng)后落入上述區(qū)域。(1分)
出球高度高于球網(wǎng)1米以上,落在進攻線與邊線內偏4號位側,或在觸碰球網(wǎng)后落入上述區(qū)域。(0.5分)
防守失誤、探頭球(包括球觸碰球網(wǎng)后落入對方場地)、出球高度未超過球網(wǎng)1米或落點未達標。(0分)
6.接發(fā)球
測試對象:自由人
測試方法:考生于場內接對方場地的考官發(fā)球,2號位區(qū)域和3號位區(qū)域各接10次。
評分標準:
A.出球高度至少超出球網(wǎng)0.5米,且落點在二傳位置周邊一米以內(以現(xiàn)場標識為準),近網(wǎng)球觸碰球網(wǎng)后彈回本方場地均為到位球,每球1分。
B.直接失誤、探頭球(包括近網(wǎng)球觸碰球網(wǎng)后彈至對方場地)或不滿足到位條件的一般球,每球0分。
C.考官發(fā)球失誤、擦網(wǎng)或發(fā)球落點偏出當前一傳區(qū)域后,考生可不必接此次發(fā)球,若在發(fā)球落地前未與球有接觸可由考官補發(fā)該次發(fā)球;如果出現(xiàn)上述情況后考生仍然選擇接球或被動觸球,則按照正常得失分計算。
分組比賽
測試對象:所有考生
測試方法:考生按各自位置混合編隊,分為兩組進行正式比賽。比賽中由考官根據(jù)場上情況安排場下考生替換及上場持續(xù)時間,盡量在雙方實力平均的情況下使考生水平得以充分體現(xiàn),并參照以下評測重點評分。優(yōu)秀50-41分、良好40-31分、一般30-21分、較差20-11、很差10-0分。
評測重點:
A:所有場上考生——技戰(zhàn)術運用的協(xié)調性、接球與救球的主動性、臨場興奮度及求勝欲望、無球意識的表現(xiàn)(如防守補位和保護)、與隊友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
B:二傳——傳球穩(wěn)定性及戰(zhàn)術分配的主動性。
主攻——一傳技術效果及把握進攻機會的主動性與敏感度。
副攻——攔網(wǎng)意識與技術效果、把握進攻機會的主動性與敏感度。
接應二傳——進攻技術效果及把握進攻機會的主動性與敏感度。
自由人——防守與一傳技術效果,防守補位的意識。